甘寂寞地投身其中,充電站,已經成為國內最熱的名詞之一。
在能源巨頭的示范下,各地對電動車的規(guī)劃目標也紛紛加碼,一時間,大江南北掀起建充電站的熱潮。
記者多方收集的資料顯示,山東電力公司計劃今年在省內建成9座電動汽車充電站和500個充電樁;吉林省計劃在長春、遼源建3座大型充電站,全省建設安裝300個充電樁;江蘇計劃年內建設18座充電站;浙江則計劃年內建6座充電站和500個充電柱;而湖北年內將投資1.27億元建充電站16座、充電樁300個。
除了認領并“加碼”今年年內的建設任務之外,不少省市更是亮出充電站建設的五年規(guī)劃甚至十年規(guī)劃。
尷尬:國際標準2012年才出爐
有專家算過,未來市場成熟時,一座中型的充電站每月能賺34.2萬元,如果投資一座充電站平均為300萬元,那么三年時間就能收回成本,而剩下的就是“坐等收錢”。
2010年,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將突破7000萬輛,到2020年,這一數據將可能翻番達到1.5億輛左右。在未來,如果傳統(tǒng)汽車的位置被電動車所替代,充電站給能源車企帶來的利潤,由于有如此規(guī)模的汽車保有量作支撐,將相當可觀。“中國充電站建設的高峰期應該在2012年才正式到來,目前還只是啟動期。”國內資深汽車分析師向寒松表示。
盡管“錢途”客觀,但國內的充電站建設仍有尷尬的地方,那就是國家關于充電站建設的標準目前并沒有最終確定,一個未經獲證的消息是:國家最快也要到今年年底才能確定充電站建設的標準,而國際標準則要等到2012年才能出爐。有關人士表示,目前參與并主導國內充電站市場的幾大巨頭都在各自忙活,包括在技術標準和規(guī)劃方面尚未形成統(tǒng)一。事實上,由于看好電動汽車未來發(fā)展前景,加上政府并未明確準入門檻,眾多企業(yè)瞅準時機投身于充電設施的開發(fā)建設中。這對加快產業(yè)化發(fā)展有積極作用,但也要考慮綜合實力和風險承受力。
國外現狀:
各方力量為電動車保駕護航
一場電動車大戰(zhàn)悄然打響。雖然首先點燃這場戰(zhàn)火的是生產電動車的廠商,但負責后方“軍草”的供應商,也開始了各方市場的搶奪戰(zhàn)。這其中,有汽車廠商、有政府、有各類機構,而大家的目的都是一個——搶占電動車市場。其中,快速充電站與電池更換技術最為熱門。
國外充電站建設幾年前已開始
事實上,雖然中國政府還在就充電站的問題進行討論和辯證,世界上已經有不少國家在行動了。據報道,2008年,以色列和日本都希望通過制訂明確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計劃,幫助電動汽車在本國早日實現商業(yè)化。日本政府表示,為普及電動汽車,政府將在三年內建千余座充電站。其中,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將帶頭參與有關的基礎建設,明年東京將率先建成200多個充電站,三年后,日本電動汽車充電站數量增加到1000個以上。 |